現代文明的基石—契約精神
發布時間:
2021-02-18
契約精神對中國人來說是個陌生詞組,很多人可能到現在都沒有聽說過,更談不上了解其內在含義,我們要了解契約精神就需要知道它的起源背景、傳播過程以及對現代文明的意義。
西方的契約精神源遠流長,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了解古希臘歷史及其地理環境的讀者都應該知道,古希臘屬于城邦制國家,其地理環境比較多樣,山丘,平原,海岸,高山。這樣的客觀條件迫使生活在不同地方的人,從事的經濟活動也就不一樣。為了滿足日常需要,大家通過各自的勞動生產不同的物品,再將物品拿到各地進行交易,以換取自己所需的生活用品。交易的出現開始孕育契約精神和商業文明,古希臘的先哲們生活在這樣的氛圍之下,促使他們開始思考其價值、歸納其理論,特別是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對后世的契約理論影響深刻。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關于正義的論述,蘊含著豐富的契約思想,亞氏提出交換正義的概念。交換正義是人們進行交易的行為準則。不得損人利己是交換正義的基本原則,現代契約精神是從自愿交易理論推演而來的。
到了近代西方的思想家洛克,盧梭和康德進一步發展了契約論,其被作為一種社會政治概念運用于政治制度和社會管理手段中,這便是社會契約精神。社會契約論認為國家與公權力根源于人們締結的社會契約的理論。新興的市民階級以契約為紐帶的商品
生產和商品交換代表了新的社會秩序。用社會契約的方式說明國家和法律及一切的權利和義務的正當性和合理性的學說。社會契約論以“天賦人權”為基礎,以“自然狀態說”為前提,人們放棄自然權利,交給一個人或某些人,締結契約來治理國家,實質上是有關權力分配與控制的理論。
契約精神本體上存在四個重要內容:契約自由精神、契約平等精神、契約信守精神、契約救濟精神。
契約自由精神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選擇締約者的自由;決定締約的內容與方式的自由;契約自由主要表現在私法領域。
契約平等精神是指締結契約的主體的地位是平等的,締約雙方平等的享有權利履行義務,互為對待給付,無人有超出契約的特權。
契約信守精神是契約精神的核心精神,也是契約從習慣上升為精神的倫理基礎,誠實信用作為民法的“帝王條款”和“君臨全法域之基本原則”。約者內心之中存在契約守信精神,締約雙方基于守信,在訂約時不欺詐、不隱瞞真實情況、不惡意締約、履行契約時完全履行,同時盡必要的善良管理人,照顧、保管等附隨義務。
契約救濟精神是一種救濟的精神,在商品交易中人們通過契約來實現對自己的損失的救濟?當締約方因締約方的行為遭受損害時,提起違約之訴,從而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終的保護,上升至公法領域公民與國家訂立契約,即憲法?當公民的私權益受到公權力的侵害時,依然可以通過與國家訂立的契約而得到救濟。
在商業文明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契約精神成為西方社會個人行為的準則,也讓個人產生了主體意識、權利意識、平等觀念、自由觀念、民主思想、法治思想,奠定了西方現代政治文明的基石。
看到這里可能有一些讀者會有疑問:中國古代為什么沒有孕育契約精神和商業文明?回答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國家形態和地理環境這個客觀條件上來。中國是一個“大地理封閉,小地理復雜”的國家,三面陸地,北邊是荒原和冰凍之地,西邊是戈壁、沙漠,南邊是崇山峻嶺、大河和熱帶雨林,而東面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在歷史上就是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這就出現了一種情況:大一統的內部循環。大家都知道中華文化的標志之一就是太極圖,在一定范圍之內陰陽魚相互環繞、彼此作用,維持微妙的平衡,很好的詮釋了大一統的內部循環這樣的狀態。
大一統的局面就是等級制,而等級制本質上就是權力社會,當一個社會成為權力社會而不是契約社會的時候,不僅規則失效,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也將陷入類似于囚徒困境的惡性循環。因此中國要邁向現代政治文明就必須高度重視市場經濟,保護和發展商業文明,重視法治和規則,培養公民的契約精神。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中國面臨的許多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政治文明也將邁上新的臺階。
關鍵詞:
上一篇:
下一篇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新聞
9月22日,洛單集團召開黨委擴大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傳達學習中央和省委黨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精神,以及豫信電科集團學習教育總結會議精神,全面總結洛單集團學習教育工作開展情況,就鞏固拓展學習教育成果、鍥而不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作出部署。洛單集團黨委副書記張蕾主持會議并講話。
2025-09-23
豫信電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亞東到基層黨支部聯系點講授專題黨課
7月11日,豫信電科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亞東到基層黨支部聯系點麥斯克電子二支部,以《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 以作風建設新成效打造“制造強省”新名片》為題,講授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專題黨課。
2025-07-12